登录
登录
请使用手机号和验证码使用会员系统

立即登录
鲁道夫·波兰斯基中国首展:让材料自由地失控
返回



“一件艺术作品中的自由,只存在于它尚未被领悟的那一瞬间。”

——鲁道夫·波兰斯基


1970年代的欧洲大陆,获奖的艺术新星迪特尔·罗斯(Dieter Roth)刚刚以生活现成物材料开创了“平面废品”系列;弗朗兹·韦斯特(Franz West)则开始试水他日后将闻名全球的非传统材料互动雕塑;与韦斯特一样来自奥地利的鲁道夫·波兰斯基(Rudolf Polanszky),与二人皆是惺惺相惜的挚友和同时期的创作伙伴,在过去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,坚持有意识地避开浪潮般席卷而来的现代主义影响,聚焦于对原创力和人类潜意识的探索。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肖像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
摄影:Xandra M. Linsin


 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1951年出生于维也纳,被认为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。他在职业生涯开端,便建立起反刻意美学框架的随机性观念结构,逐渐找到了独有的艺术词汇——他刻意地将“偶然”植入创作方法当中。包括《猪油绘画》(Schweinsfettzeichnungen)或《螺旋弹簧绘画》(Sprungfedernbilder)在内的一系列作品,成为了当时极具先锋性的实验创作。同时期,他还运用超8毫米胶片(Super 8 mm film),将创作中的自己变成表演艺术和影像作品的主人公。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,《线圈弹簧图》,1983,纸面丙烯、木面照片、装艺术家画框,109.8 x 189.6 厘米 / 43 1/4 x 74 5/8 英寸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 
摄影:Alessandro Wang


 

当问到用不同的媒介创作的原因,波兰斯基说:“这是一种允许根据媒介固有属性而存在思想发展的意图。由于影片和视频是线性的,连续的,所以这些形式的作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点,而静态的作品则更复杂,需要某种解释的钥匙。”

 

波兰斯基的父亲是爵士音乐家、母亲是设计师,他也常年旅居海外。因此,对波兰斯基来说,祖国的概念很浅——在不断搬家和认识新朋友的过程中,艺术成为了唯一永恒的童年陪伴。从很早开始,波兰斯基就开始借由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自由。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工作室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
摄影:Jorit Aust

 


“我记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,在火车站等车,我身后就是墓地。当我站在那里看着行驶的火车逐渐在车站停下,当下那种同时态融合的状态为我带来了某种哲学危机和顿悟。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,为什么所有哲学概念都被赋予一个目的,以及是否有没有任何不存在目的的人类概念?我寻找的是一个自由的概念,没有对错之类的限制…… 突然间我有了一个想法,也许有一个没有目的的概念,那就是艺术。我决定对它进行更多的学习。这始于一个悖论,即学习我无法学习的东西。”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:阿派朗”展览现场,阿尔敏·莱希画廊上海空间,2021年12月10日-2022年1月27日
图片:@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 
摄影:Alessandro Wang

 


1981年,波兰斯基开始在维亚纳郊区的工作室扎根创作,至今仍在这里生活。当被问及工作室中最喜欢的一样工具,他的答案不是画笔画布,不是剪刀胶水。他说:“我最喜欢电灯开关。不过,我近段时间有争取多利用自然光来工作。”而他从来都没有创作上的助手,总是独自一人完成所有的工序。他回答不出“在工作室的典型一天是怎么样的”这个问题,解释道:“我不喜欢重复。每一天都是崭新的,都是特别的。”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工作室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
摄影:Jorit Aust


 

1990年代开始,波兰斯基在作品中引入如今标志性的废弃材料,旨在将抽象的数学和科学概念带入日常。他从工作室中的杂物里,挑选出诸如丙烯酸玻璃,硅胶、工业胶水、树脂、铜箔和游丝网在内的人造物废料用于艺术创作。这些材料因暴露在自然环境中,接触动物或有机物,从而产生偶然的铜绿氧化。艺术家说:“对我来说,废弃的材料很有趣,因为它们脱离了任何功能或用途,具有特殊的美感。根据其原始用途,它们处在无用和失控的状态。对我来说,这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。”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工作室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

摄影:Jorit Aust

 


12月10日,“阿派朗”(Apeiron)在阿尔敏·莱希画廊(Almine Rech)上海空间拉开帷幕。展览题目“阿派朗”反映了艺术家用来构建和分解纯粹抽象形式的“因需而定的综合方法”。波兰斯基解释道:“这是一种减少外界影响,只利用我为某个特定项目而收集的材料的方法。由于自由是不遵循规则而进行创作决定的基础,这也同样需要‘自由的材料’,即从它们原本功能中解放出来的材料。”这些材料在波兰斯基的“画布”——废弃纸板或其他平面,或者是空间本身——成为了如油彩或炭笔一般稀松平常的艺术史构件,以其特定的质感和色彩轻松赢得艺术家和观众的注意力。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:阿派朗”展览现场,阿尔敏·莱希画廊上海空间,2021年12月10日-2022年1月27日
图片:@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 
摄影:Alessandro Wang

 


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的渊源要回到2018年的迈阿密,当时鲁贝尔博物馆正在举行波兰斯基的展览,而莱希则被这些特别的作品吸引了视线,并主动提出次年在布鲁塞尔的画廊空间为波兰斯基举行一场个展。随着展览大获成功,上海的展览也提上了日程,由于疫情原因才被推迟至今年。



“鲁道夫·波兰斯基:最新收藏”展览现场,鲁贝尔家族收藏,迈阿密,2018年12月3日-2019年6月22日
图片:© 鲁贝尔家族收藏,迈阿密


 

这是波兰斯基在中国的首场个展。好事多磨,正因其被迫推迟,2021年的新作也得以与中国观众近距离接触。“我的创作决定总是有在持续演变的方面。我着迷于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反应变化的不同方面,试图创造对‘非线性’观察的多重解释。”



“鲁道夫·波兰斯基:奇美拉”展览现场,阿尔敏·莱希画廊布鲁塞尔空间,2019年10月14日-12月21日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·莱希
摄影:Hugard & Vanoverschlede


 

在《重建》(Reconstructions)系列中,波兰斯基进一步通过混合性绘画和雕塑来“重建”现代主义的格式。其作品灵感来源于数学的形而上学,而非艺术史的正典。在《重建/合唱》(Reconstructions / Choros,2021)中,画面闪耀着波光粼粼的金属光泽,铜色与暗色镜面箔交相辉映,金属色的对比与随机几何图形之间所起的混沌交互作用,使其视觉上的叠加融合将无声变幻为有声,呼应着作品的标题。这些反常的组合,是经由直觉所推动的数学性计算变化而来。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,《重建/合唱》,2021,铜箔、纸板、镜面箔、铝、树脂、硅胶、丙烯酸玻璃、颜料覆盖 纸板、裱于艺术家画框,151.1 x 171.5 厘米 / 59 1/2 x 67 1/2 英寸
图片:©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
摄影:Jorit Aust


 

同样的元素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曾经的作品中。回看艺术家在1980年代创作的的《音乐猿》(The Musical Ape),艺术家曾用自相矛盾的解剖自画像来诠释声音和图像,将自己两张左脸和两张右脸的图像叠加为一个假想的整体。正如策展人史蒂文·波洛克所写,“从揶揄存在主义的《音乐猿》演变至《重建/合唱》所暗指的无边无际可能性,这一切便是在壮丽的回响中方兴未艾。”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:阿派朗”展览现场,阿尔敏·莱希画廊上海空间,2021年12月10日-2022年1月27日
图片:@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 
摄影:Alessandro Wang

 


回到展览的标题,根据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(Anaximander)的说法,“阿派朗”是万事万物的起源,一个来自于虚无的无限力量,是让波兰斯基不追随任何限制与边界的精神依据。他说:“我从小就对希腊古典哲学很感兴趣。在我看来,源自古希腊思想的概念,是发展成为我们目前大多数关于艺术和文化的观念的基本结构。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位给现实的抽象概念取名的哲学家——即阿派朗。它被定义为无限力量,万物的来源,以及制造者本身的表现。在我的作品中,它是创新思想的工具,没有正确或错误方法的限制,也没有依赖理性思维或规则的必要性或局限。”

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:阿派朗”展览现场,阿尔敏·莱希画廊上海空间,2021年12月10日-2022年1月27日
图片:@ 鲁道夫·波兰斯基 -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·莱希 
摄影:Alessandro Wang

 


对波兰斯基而言,艺术的开端和结尾不重要,媒介的选择在于媒介本身,材料是被解放的生灵,而探究艺术则仅是探究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——“创作的决定是随着过程而出现的;我从不计算结果。”

 

 

鲁道夫·波兰斯基:阿派朗

展期:2021年12月10日至2022年1月27日

地点:阿尔敏·莱希画廊上海空间


 
文丨Georgina Zhao










上一篇: 恭贺!美国第四届国际风景在线大赛获奖艺术家 下一篇: 2021成都双年展8大主题展策展人访谈集合!